积极情绪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通过日常习惯慢慢培养的。家长可以通过 3 个简单的小习惯,让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,养成阳光心态。
第一个习惯:“睡前开心小事分享”。每天晚上睡觉前,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,每人分享 3 件当天发生的 “开心小事”,比如 “今天数学课上,我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,老师表扬了我”“妈妈今天给我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”“放学路上,我看到一只特别可爱的小狗”。分享时,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小事,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细节,比如 “老师表扬你时,你是不是特别开心?”“那只小狗是什么颜色的呀?” 这个习惯能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,积累积极情绪,还能增进亲子感情。
第二个习惯:“鼓励孩子帮助他人”。帮助他人能让孩子感受到 “被需要” 的价值感,从而产生积极情绪。家长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,比如让孩子帮妈妈递东西、给爷爷捶背,或者在学校帮同学捡文具、辅导同学做题。每次孩子帮助他人后,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,比如:“你帮妈妈递水杯,妈妈觉得很温暖”“你帮同学辅导做题,同学肯定特别感谢你,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开心?” 慢慢的,孩子会主动帮助他人,在付出中收获快乐。
第三个习惯:“给孩子‘掌控感’”。当孩子能自主决定一些小事时,会产生 “成就感”,进而培养积极情绪。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 “选择权”,比如让孩子决定 “今天穿红色衣服还是蓝色衣服”“周末去公园玩还是去图书馆看书”“晚饭想吃米饭还是面条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给孩子的选择权要在家长能接受的范围内,比如不要让孩子决定 “要不要上学”“要不要写作业”,而是在生活细节上给孩子自主空间。当孩子自主做决定并完成后,会觉得 “我能行”,逐渐变得自信、乐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