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 “厌学情绪” 如何疏导?教育心理学专家提出 “3 步沟通引导法”

2025-10-06 10
核心提示:小学生因学习压力、兴趣不足等原因,容易产生厌学情绪,据《中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报告》显示,30% 的小学生曾出现 “不想上学

小学生因学习压力、兴趣不足等原因,容易产生厌学情绪,据《中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报告》显示,30% 的小学生曾出现 “不想上学”“讨厌写作业” 等厌学表现,若不及时疏导,可能影响后续学习态度。教育心理学专家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,提出 “3 步沟通引导法”,有效疏导率达 82%。

第一步:“平等沟通,倾听厌学原因”。家长需避免指责(如 “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”),而是以 “朋友” 身份与孩子沟通,比如 “妈妈发现你最近不太想写作业,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?”。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,常见的厌学原因包括 “作业太难不会做”“在学校和同学有矛盾”“觉得学习没意思” 等。中国儿童中心心理学专家指出,只有了解真实原因,才能针对性疏导,某实验小学的案例显示,通过沟通发现原因的学生,后续疏导效果比盲目干预高 50%。

第二步:“针对性解决,消除厌学诱因”。根据孩子的厌学原因,采取对应措施。若因 “作业太难”,家长可帮孩子拆解作业任务,从简单题目入手,逐步建立信心,如数学作业先做计算题,再做应用题;若因 “同学矛盾”,家长可与老师沟通,协助解决矛盾,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快乐;若因 “学习没意思”,可通过 “游戏化学习” 提升兴趣,如用 “单词卡片游戏” 记英语单词,用 “数学积木” 理解几何图形。教育部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》强调,要 “关注学生学习体验,激发学习兴趣”,某省会城市小学采用 “游戏化学习” 后,学生厌学率下降了 18%。

第三步:“正向激励,重建学习兴趣”。家长需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,即使是小进步(如 “今天主动完成了 10 道数学题,很棒”),避免只关注成绩。可设置 “学习小目标”,如 “本周每天按时完成作业,周末去公园玩”,目标实现后及时兑现奖励,让孩子感受到 “学习能带来快乐”。同时,多让孩子体验 “学习成就感”,如让孩子教家长知识点(如 “你今天学的拼音,教教妈妈吧”),在 “教” 的过程中建立自信。某城市小学的跟踪数据显示,坚持正向激励的学生,学习兴趣评分平均提高了 35%,厌学情绪明显减少。

“3 步沟通引导法” 注重尊重儿童心理特点,通过沟通、解决问题、正向激励,帮助孩子逐步消除厌学情绪,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,为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。

社区服务经理会员以上级别免费发布广告资讯,查看详情
更多>同类家长学堂
  • kaosheng
    加关注14
  • 发展普惠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。打造全龄段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!
推荐图文
推荐家长学堂
点击排行
广告推广
租客网
考生网招募:携手共创教育普惠新未来,抢占社区服务先机
考生网招募:携手共创教育普惠新未来,抢占社区服务先机
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全面发展普惠教育,打造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粤ICP备15038604号  | 备案图标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802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