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愤怒时,有的家长忍不住和孩子 “硬碰硬”,批评指责孩子,结果孩子更生气;有的家长一味妥协,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,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。其实,正确的做法是 “冷处理” 与 “正向引导” 结合,既不让孩子的愤怒升级,又能帮孩子认识到错误。
首先,“冷处理” 要选对时机和方式。当孩子愤怒到大喊大叫、扔东西时,家长不要立刻制止或说教,因为这时孩子的情绪处于 “爆发期”,听不进任何道理,强行干预只会激化矛盾。家长可以先对孩子说:“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,你可以先在房间里冷静 5 分钟,等你不那么激动了,我们再聊。” 然后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,比如房间或客厅角落,让孩子自己平复情绪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冷处理” 不是 “忽视孩子”,而是给孩子冷静的时间,期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安全,避免孩子伤害自己或破坏物品。
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后,再进行 “正向引导”,分三步进行:第一步,“共情孩子的感受”,比如孩子因为妈妈没买玩具而愤怒,家长可以说:“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要那个玩具,没买到你很生气,对不对?” 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愿意和家长沟通;第二步,“帮孩子分析问题”,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需求,比如:“不是妈妈不给你买,而是这个玩具和你之前的积木很像,而且我们这周已经买过一个玩具了,要学会合理安排需求”;第三步,“教孩子正确的解决方式”,比如:“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个玩具,可以把它记在‘愿望清单’上,等你过生日或者表现好的时候,妈妈再买给你,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来要玩具。”
另外,家长要注意 “正向引导” 时的语气和态度,不要用指责的语气说 “你怎么又发脾气”,而是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。同时,要给孩子 “改错的机会”,比如孩子冷静后主动承认错误,家长可以说:“你知道发脾气不对,还愿意和妈妈沟通,特别棒!下次遇到问题,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,不用发脾气。” 这样既让孩子认识到错误,又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