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,难免会遇到挫折:考试没考好、比赛没获奖、被老师批评…… 如果孩子抗挫折能力弱,很容易被挫折打倒,产生自卑、退缩的心理。其实,家长可以通过日常小事,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。
首先,允许孩子 “犯错”。很多家长怕孩子受挫折,会帮孩子避开困难,或者在孩子犯错时批评指责,其实这样会让孩子更害怕失败。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,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,不要说 “你怎么这么笨,这点题都不会”,而是说 “这次没考好没关系,我们一起看看哪里错了,下次改进就好”。让孩子知道,犯错是正常的,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。
其次,让孩子 “自己面对挫折”。孩子遇到困难时,家长不要立刻帮孩子解决,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。比如孩子搭积木时,积木倒了,很生气地把积木扔了,家长可以说:“积木倒了确实很让人难过,但是我们可以试试重新搭,看看这次怎么搭能更稳”。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会逐渐学会面对挫折,提升抗挫折能力。
最后,用 “榜样的力量” 影响孩子。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,比如 “妈妈以前工作时,有一个项目没做好,当时很沮丧,但是妈妈没有放弃,后来总结经验,重新做,最后成功了”。让孩子知道,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,只要不放弃,就能克服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