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,科技素养已经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。科技素养包括科学知识、科学思维、创新能力等,家长可以通过日常教育,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,让孩子爱上科学与创新,具体方法如下:
首先,“用‘生活化场景’教孩子科学知识”,让孩子觉得科学 “不枯燥”。很多孩子觉得科学知识枯燥难懂,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,家长可以利用生活化场景,教孩子科学知识。比如做饭时,让孩子观察 “水烧开后会冒气泡”,告诉孩子这是 “水的汽化现象”;洗衣服时,让孩子观察 “衣服在水中会变湿,晾干后会变干”,告诉孩子这是 “水的渗透和蒸发现象”;出门时,让孩子观察 “影子的变化”,告诉孩子这是 “光的直线传播现象”。通过生活化场景,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,觉得科学 “有趣、有用”。
其次,“陪孩子做‘科学小实验’”,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,比如 “鸡蛋浮起来” 实验(准备一杯水、一个鸡蛋、一些盐,把鸡蛋放入水中,鸡蛋会沉下去,然后往水里加盐,搅拌均匀,鸡蛋会慢慢浮起来,告诉孩子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大);“火山爆发” 实验(准备一个塑料瓶、一些小苏打、一些醋、一些红色颜料,把小苏打和红色颜料放入塑料瓶,然后倒入醋,会看到 “红色的泡沫” 从塑料瓶中喷出,告诉孩子这是因为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化学反应);“彩虹形成” 实验(准备一杯水、一面镜子、一张白纸,把镜子放入水中,对着阳光,调整镜子的角度,会在白纸上看到彩虹,告诉孩子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)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,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实验现象、提出问题、分析原因,比如做 “鸡蛋浮起来” 实验时,家长可以问孩子:“为什么加盐前鸡蛋会沉下去,加盐后会浮起来呢?”“如果加更多盐,鸡蛋会浮得更高吗?” 引导孩子思考、探索,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。
最后,“支持孩子参与‘科技活动’”,激发创新意识。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技活动,比如 “科技小发明比赛”“机器人搭建活动”“编程体验课” 等。比如孩子参加 “科技小发明比赛”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,比如 “家里的遥控器总是找不到”,然后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方案,比如 “给遥控器装一个发光的挂件,方便寻找”,帮助孩子完成小发明。通过科技活动,让孩子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意识,提升科技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