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挫折,比如考试失利、比赛失败、和朋友吵架、被老师批评等。如果抗挫力弱,孩子很容易被挫折打倒,产生自卑、退缩、放弃的心理;如果抗挫力强,孩子能从挫折中吸取教训,重新站起来,变得更坚强。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,强化孩子的抗挫力:
(1)“允许孩子失败”,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
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受挫折,总是帮孩子避开困难,或者在孩子失败时批评孩子,比如 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你真没用”“早知道你会失败,就不让你参加了”。其实,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家长要 “允许孩子失败”,让孩子知道 “失败不可怕,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”。比如孩子参加画画比赛没获奖,家长可以说:“虽然这次没获奖,但你在比赛中认真画画,已经很棒了。我们一起看看其他获奖作品,找找可以改进的地方,下次继续努力。” 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,不害怕失败。
(2)“引导孩子分析挫折”,让孩子从挫折中成长
孩子遇到挫折时,家长不要只安慰孩子,还要引导孩子分析挫折的原因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孩子从挫折中成长:
帮孩子 “梳理挫折过程”:比如孩子和朋友吵架了,家长可以问孩子:“你们为什么吵架呀?吵架前发生了什么事?你说了什么,朋友说了什么?” 帮孩子梳理挫折的过程,让孩子清楚问题所在。
引导孩子 “分析原因”:比如孩子考试失利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,问孩子:“这次考试没考好,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,还是因为粗心大意,或者是考试时太紧张没发挥好?” 引导孩子从自身找原因,而不是把挫折归咎于 “运气不好”“题目太难” 等外部因素。
和孩子一起 “制定改进计划”:找到挫折原因后,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。比如孩子因为 “知识点没掌握” 导致考试失利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 “每周复习计划”:每天晚上花 30 分钟复习当天学的知识点,周末花 2 小时梳理一周的知识点,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或家长。通过制定计划,让孩子知道 “如何改进”,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。
(3)“用榜样力量激励孩子”,让孩子学会 “越挫越勇”
家长可以用 “榜样的故事” 激励孩子,让孩子知道 “很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挫折,只要不放弃,就能克服困难”:
分享 “名人的挫折故事”:比如和孩子分享 “爱迪生发明电灯” 的故事:“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,尝试了 1000 多种材料,失败了很多次,但他没有放弃,最后终于成功了。” 告诉孩子:“失败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继续努力。”
分享 “家长自己的挫折经历”: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说:“妈妈以前学骑自行车的时候,摔了很多次,膝盖都摔破了,当时特别想放弃,但妈妈觉得不能半途而废,坚持练习,最后终于学会了。” 让孩子知道 “家长也经历过挫折,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”,从而受到激励。
关注 “孩子的小进步”:孩子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,即使有很小的进步,家长也要及时肯定。比如孩子按照复习计划坚持了一周,家长可以说:“你这一周每天都认真复习,比之前进步了很多,妈妈相信你继续坚持,下次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。” 用小进步激励孩子,让孩子逐渐养成 “不放弃、越挫越勇” 的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