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,家校协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,除了常规的 “沟通孩子情况”,家长还可通过 “参与学校管理”,更深入地了解学校教育理念,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。据《中国初中生家校共育现状报告》显示,仅 30% 的初中生家长参与过学校管理,多数家长因 “不知道参与途径”“没时间” 而错过。以下 3 个实用途径,帮助家长轻松参与学校管理,助力家校协同。
第一,“加入‘家长委员会’,参与学校决策讨论”。几乎所有初中都会成立 “家长委员会”(简称 “家委会”),由各班家长代表组成,主要职责是 “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讨论”(如学校课程设置、校服选用、课外活动安排)、“反馈家长意见”(如家长对食堂饭菜质量的建议)、“协助学校组织活动”(如运动会、文化节的后勤支持)。家长可通过 “班级推荐” 或 “自主报名” 加入家委会,每月参与 1-2 次家委会会议。某初中家委会数据显示,加入家委会的家长,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比未加入的家长高 45%,提出的合理建议被采纳率达 60%。例如,某初中家委会反馈 “学生午餐分量不足”,学校及时调整了配餐标准,得到家长一致好评。
第二,“参与‘校园开放日’活动,深入了解教学日常”。初中通常每学期会举办 1-2 次 “校园开放日”,邀请家长走进校园,“旁听课堂教学”(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,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)、“参观校园设施”(如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食堂)、“与任课老师面对面沟通”(针对孩子的学科学习问题咨询建议)。家长需提前报名参加,在开放日中带着 “具体问题” 观察(如 “孩子说数学老师讲课太快,我来听听是否真的不适应”),而非 “走马观花”。某重点初中的开放日反馈显示,参与开放日的家长,对孩子在校学习的了解程度比未参与的家长高 50%,后续与老师的沟通也更有针对性。
第三,“协助‘班级活动组织’,分担老师压力”。初中生班级会定期开展各类活动(如主题班会、春游、学科竞赛),家长可主动向班主任申请 “协助组织”,如 “负责活动方案策划”(如设计春游的路线和安全预案)、“准备活动物资”(如购买班会需要的道具、奖品)、“参与活动现场管理”(如春游时协助维持秩序、照顾学生安全)。协助活动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,还能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(如是否主动参与、是否与同学合作)。某初中班级的活动数据显示,有家长协助的活动,组织效率比无协助高 35%,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高。
参与学校管理不是 “给家长增加负担”,而是让家长更深入地融入学校教育,与老师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关系。家长可根据自身时间和能力,选择适合的参与途径,为孩子的初中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。